從高中起就一直將一句話作為我的人生格言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個能做到優秀、習慣優秀的人。闖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,踏入讓無數學子為之折腰的大學校門。轉眼四年過去卻又要走出校門,踏入社會。
盡管今年從年初就開始充斥著就業最難季的各種報道,但是我依然堅信有一個好的offer在某個地方等著我。
從非全球五百強不進,到只求留在西安,再到放棄堅持在安康找到工作。這半年,我的求職經歷可謂一波三折,心路歷程也百轉千回。今天,我將自己的求職歷程寫出來,通過建筑設計人才網這個平臺分享給大家,希望對于正在求職的應屆生有一個幫助。
2月15日-3月1日◥心高氣傲:一心要進五百強
2013年正月里,我等不及在陜北老家溫暖的炕頭上過完十五,學新聞專業的我就急匆匆趕到西安,踏上求職之路。
最初,我心態很樂觀:“當時還不知道趕上了傳說中的最難就業季,啥也沒準備,就敢往大公司投簡歷。”我把將來的工作地點選定西安。
上大三時,我曾在西安一家紙媒實習,這段經歷讓我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媒體工作,我想做一名醫藥代表。“經常有機會出差,收入和工作量成正比,還可以認識很多醫生朋友。”在我眼中,最主要是性格適合:“大大咧咧,能說會道,愛和人打交道。”
于是,我的定位逐漸明確:“做醫藥代表,進五百強!”正月十一,我來到一家世界五百強外資制藥公司,參加人生中第一次面試。當時我對整個行業缺乏整體認識,也不了解對方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。“大區經理給我面試,聊了聊家庭狀況和實習經歷,讓我談自己優缺點。”我回憶,這些環節發揮一般。“最后對方問我有沒有想提問的,我說沒有。后來反思應該適當關注企業人才培養計劃,表現出自己想要成長的愿望。”
3月1日-3月31日◥ 屢屢受挫:二本畢業證“有些拿不出手”
第一次面試以失敗告終。我仍把目光投向五百強企業。在第二家企業,我順利進入第二次面試,但還是止步于大區經理面試這一關。二面讓我回去背7套演示文稿,我就認真背了,不懂的也請教了朋友。這次和上一次不同,我準備得特別充分,也很用心;結果還是沒有得到這個offer。分析原因,我感覺落選是因為學歷吃了虧。“用人單位更傾向于名校畢業生。”一起參加面試的除了名校的,還有很多研究生,我的普通二本畢業證在一堆應聘者中“有些拿不出手。”
整個三月份,我都在面試和等待結果中度過。“那段時間,家里已經不給生活費了。老媽說,家里給你找好了工作,你不愿意回來,就自己想辦法掙錢。”在奶茶店打工的錢只夠吃飯,我就寄住在朋友家,平時就在街上閑逛,我不好意思呆在屋里,心里的壓抑感越來越重。
4月1日-5月20日◥ 調整定位:不做“剩女”,目光轉向小企業
畢業在即,同宿舍六姐妹大多定下去向。兩人決定出國,雅思成績過關,只等錄取通知書;一人備戰省考和事業編考試,已經有國家公務員面試經驗打底兒;一人在當地媒體實習,期滿通過考試就有轉正機會。只剩下我和另外一個姐妹,本來約好一起去西安。但是這個姐妹在家人的溫柔攻勢下漸漸動搖,打算回老家,三月份沒投出一份簡歷。
只剩下我一個人,沒著沒落。我開始分析自己屢屢受挫的原因。一段時間都被拒于五百強門外,冷靜下來的我想,面試發揮固然是應聘的重要因素,但選擇與自身能力水平相適應的企業更加重要。識時務者為俊杰,我的預期目標開始放低。我把目光投向一切崗位:產品銷售、文秘、制藥公司實習生、翻譯……
5月初,我的堅持已完全松動:只要留在西安就行。但情況還是大同小異:“想要我的,我不想去;我想去的,不想要我。”校招、網投、朋友介紹,我趕場一樣參加各種面試。
5月21日至今◥ 金石為開:韓語硬功底“打敗”競爭對手
糾結持續到5月末,畢業答辯來臨。我再沒理由留在西安。“最喜歡的城市去不了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”我放棄了最后一點堅持,準備在安康找份工作。
我采取“廣撒網,深撈魚”的求職戰略,對一切招聘信息都格外留意。“一家韓資企業招韓語翻譯,沒抱太大希望,就投了簡歷。”我是朝鮮族人,有過硬的韓語基礎,之前我從沒想過這也是找工作的砝碼,但這一次,憑借流利的口語和熟練的翻譯,以及十幾次面試后攢出來的淡定,我輕松通過一面闖進筆試。共同參加筆試的7人中,不乏碩士畢業生,這讓我也感到了壓力:“一個人一張桌子,一個半小時,行測題、分析題、漢譯韓、韓譯漢,一口氣考下來。”最終我贏了,月薪3000多元。
看到我成功入職,父母感到很欣慰。7月1日即將正式簽約,我對自己的現狀十分滿意。長達半年的求職路,終于走到終點。